作者:陳俊峰 東風勁吹鼓帆日,破浪前行正當時 八十年的航行,輪渡已不僅僅只承載廈鼓兩岸交通運輸的輪船,而是一艘承載著改革開放勝利成果,書寫著廈門文明發展新篇章的文明巨輪。 海軍碼頭與輪渡碼頭相鄰而建,在海軍部隊工作時,每天推開舷窗,我總喜歡深情地望著輪渡,每天迎著朝霞,踏著暮色,在廈鼓之間來回穿梭,微笑著迎來送往著每位客人。也許是我們彼此對大海都情有獨鐘,因此你的每一個瞬間都格外引起我的在意與關注。 依然記得你每一天啟航前,就像我們艦艇出航一樣,早早的就起來,艙內艙外,甲板上下,把整個輪船從上到下擦拭一遍,打掃得干干凈凈,全體船員以嶄新的面貌微笑地迎接著每一天的四方來客。有一次陪客人去鼓浪嶼游玩,在乘渡輪的過程中,客人小孩為了能體會到海風吹拂的感覺,把報紙撕成小塊拋向空中,小紙條伴著船的航行,在空中飛舞后隨風飄落在大海中、船舷邊和甲板上。正在這時,一位船上工作人員走到小孩身邊,非常自然地俯下身子,把散落在甲板上和船舷邊上的幾個小紙片撿起來,順手放進垃圾桶中。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,也許大家不覺得有什么稀奇,然而,作為與海為伴的航海人來說,大海就是他的家園,大海就是他血管內流淌的血液,他們從來不往大海里亂扔任何垃圾,他們時時處處用實際行動呵護著大海。雖然輪渡只是穿梭于廈鼓之間,但他們有著水兵愛大海一樣深愛著這一片藍色的海洋,他們練就了水兵一樣的寬廣胸懷和情懷,他們同樣是大海的文明守護者和驕子。 還記得有一次,大概是2007年7月的一天,青藏高原部隊為表揚一批在高原上工作生活幾十年的優秀官兵,鼓勵他們長期扎根高原繼續戰斗,特意安排他們來廈門特區體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就,由于他們長年生活在空氣稀薄的高原,對大海別有一種向往,接待行程中,部隊特意安排了他們近距離感受大海的寬廣與雄偉,于是便有了與輪渡公司游艇的一次親密接觸,當天下午我們一行上百人坐上了輪渡游艇,整個游艇干凈寬敞,工作人員儀表端莊,船上的各種儀表器材保養的油光發亮,就像艦艇裝備保養的一樣到位,讓我這個老水兵也倍感信服。一聲氣笛,游艇緩緩地離開了碼頭,解說員十分嫻熟地對客人講解著鷺江兩岸上標識性建筑,在客人驚嘆和歡呼聲中,兩岸美景隨著船尾的浪花,漸漸地消失在遠方。游艇漸漸地靠近金門水域,出港時的水面如鏡,隨著海平面的越來越寬廣,海面也變得有些波濤洶涌。當時由于隨船參觀的客人大部分是第一次見到大海,不一會兒他們就開始有些暈船,于是熱情周到的船上服務員,及時用廣播勸導暈船的客人盡量多在座位上休息,少來回走動,并介紹了一些抗暈船的應急方法,送來了暈船的藥。可是還是有許多的客人出現了嘔吐,這時船上服務員一邊不斷地為暈船的客人送去溫開水,幫助他們減少暈船的反應,一邊繁忙地打掃船艙甲板衛生。炎熱的夏天汗水浸透了他們的工作服,他們對客人沒有半點怨言,下船時,許多客人都十分慚愧地跟服務員說:“不好意思把這么漂亮的游船弄臟了”時,聽到的回聲是:“沒關系,祝你一路玩好。”依然是滿面春風,笑臉相送每位客人。一個短短的航程,在我的水兵生涯中是那么的短小,但是他們無怨無悔,熱忱為賓客服務的崇高職業道德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 2017年7月,鼓浪嶼正式申遺成功,全廈門人為之振奮,大家深深感到這榮譽的來之不易,作為承運廈鼓航線輪渡公司的每位員工,都是申遺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見證者。來廈門旅游,鼓浪嶼是每個游客必去之處,而輪渡是必須乘坐的交通工具。鼓浪嶼申遺成功是輪渡揚帆起航的新啟點, 在未來的航程中,守護好歷史文化遺產,傳承好歷史文脈,傳播好廈門文明示范作用,是每一個廈門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,對輪渡來說更是難求的發展機遇,可遇不可求。 東風勁吹鼓帆日,破浪前行正當時。 |